來源:百陶會官網發布日期:2020-05-14 16:49:12
陶瓷,是陶器、炻器和瓷器的總稱。
公元前約8000-2000年間的新石器時代,我們的祖先就發明了陶器。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,這一“土與火”的藝術不斷推陳出新,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,出現了原始瓷器。
北宋汝窯圓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
陶與瓷最大的不同是材料之不同,前者以陶土為原料,后者以瓷土為原料,而炻器在二者之間,接近于瓷,卻未玻化。
陶瓷與玻璃的關系
今天,凡是以陶土、瓷土為原料,經過配料、成型、上釉、燒制而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器。沒錯,今天要普及的是傳統陶瓷材料知識:
1
【原始社會】
從現有考古資料來看,斷代中國原始陶器開始于距今七千年左右是不成問題的。最早的彩陶發源地:黃河流域,陜西的涇河、渭河以及甘肅東部比較集中。
代表:彩陶。紋飾以幾何形狀為主。
特點:陶輪開始應用,制陶術已成為一種專門技術。
2
代表:灰陶、白陶、印紋陶、紅陶、原始陶等
特點:灰陶最常見,有素面,有施以簡單的繩紋或籃紋,或彩繪各種復雜圖案;制作過程中用到了拍、印、刻、堆、劃等手法,以追求肌理效果。白陶在這一時期有了進一步發展。白陶的原料為瓷土,質地較細密,燒成溫度也比陶器高,他們發現施釉可以使瓷器更堅硬而且更加美觀。
▲ 陶鬲 商早期內蒙古夏家店遺址出土
3
代表:兵馬俑
特點:工藝成熟,如此巨大的陶塑,幾乎沒有變形和開裂,原料為泥土,凝結性、可塑性強。為適應大量燒制建筑用陶和兵馬俑等大型物件,窯室規模增大,普遍增加了一至三倍。窯爐煙囪多已移到后部。值得一提的是,這一時期出現了窯床前高后底(約為7°坡度)的特殊設計,是一項創造性改革,使窯室內溫度不均的問題得以改善。
4
代表:白瓷
特點:中國公認的、真正意義上的瓷器出現在東漢時期,材質由高嶺土或瓷石等復合材料組成,在1200~1300℃高溫中燒制而成,堅硬、致密、細薄而不吸水,釉面光潔、順滑、不脫落、剝離。
代表:青瓷
特點:這一時期釉色發生豐富的變化,青色偏綠、偏黃或偏灰,與釉料成份、燒成氣氛都有很大關系。釉藥調制也及其講究,青瓷釉最初是用瓷石與草木灰混制而成,風化程度差的瓷石一般含有大量助熔劑,常用來做釉,草木灰含CaO?成份,經過高溫燒制與瓷石相互作用形成鈣質釉。
▲ 東晉青瓷香薰(博山爐)
5
代表:唐三彩
特點:唐三彩是中國陶瓷工藝發展的必然產物,象征著古代陶瓷工匠在呈色金屬原料特性認識、化學技術掌握上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。
初唐三彩器以褐赭黃色為主,間以白色或綠色釉,采用蘸釉法,較草率,釉層偏厚,流釉或燭淚狀,釉層沒有完全燒開,色澤暗淡。
盛唐時期,三彩工藝明顯進步,這時的三彩釉色潤瑩,賦彩自然,采用混釉技法,器皿多為內外滿釉,色彩有綠黃白藍黑等;晚唐三彩多為小件,趨于單彩釉,而且釉面單薄,脫落剝蝕現象嚴重。
6
代表:鈞瓷
特點:鈞瓷燒成工藝與同時期其它窯口不同,為二次燒成,先素燒,然后施釉,再進行二次窯燒。鈞窯瓷釉利用鐵、銅呈色不同的特點,燒出藍中帶紅,紫斑或天青、月白等色,具有乳濁不透明的感覺。
宋鈞常見釉色有玫瑰紫、海棠紅、梅子青等。燒制過程中變化無常,不為人工所控,故后人難以仿制,有“鈞瓷無雙”之說。鈞釉中的紅紫色相是由于釉中含銅,銅紅對窯溫和燒成氣氛比較敏感,它必須在還原焰1250度以上。
7
代表:青花瓷
特點:形體較大、胎體較厚、份量較重。所用青花料有進口與國產兩種。進口青料鮮藍艷麗,采用影青作面釉,所繪圖案構圖嚴謹、筆法工整、描繪細致。國產料發灰較淡,一般施以乳濁的卵白釉,構圖疏朗、筆法淳樸、風格粗獷。
▲ 元 青花人物菱口盤
8
【明代】
代表:青花瓷
特點:洪武青花色澤偏于黑、暗,紋飾上改變了元代層次較多,花紋繁滿的風格,趨向清淡、多留空白地;永宣青花以其胎釉精細,青色濃艷,造型多樣和紋飾優美而頗負盛名,其所用青料為進口蘇麻離青;成化、弘治、正德青花胎薄釉白,青色淡雅,其青料為國產平等青;嘉萬時期青花藍中泛紫,發色艷麗濃重,其料為回青或回青與石子青混合;萬歷后期,天啟至明末青花藍中泛灰,青料為國產浙料。
9
【清代】
代表:琺瑯彩
特點:先在胎體上釉前作地色, 后畫花卉,有花無鳥是一特征。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礎上受琺瑯彩的影響而產生的新品種,描繪服飾或花朵時,先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,再在上面用蕓香油調合的彩料渲染。
▲清代琺瑯彩瓷器
10
【當代】
現代陶瓷制品種類繁多,化學成分、礦物組成、物理性質、制造方法不盡相同,應用上也有很大的區別。因此很難硬性歸類,約定俗成的是用途及原料分類法為:
1.按用途分類
● 日用陶瓷:餐具、茶具、生活日用器皿等
● 藝術(工藝)陶瓷:花瓶、雕塑品、園林陶瓷、陳設品等
● 工業陶瓷:應用于各種工業的陶瓷制品
2.按所用原料及坯體密度分類
根據原料從粗到精可分為粗陶、精陶、炻器、半瓷器、瓷器,坯體從粗松多孔到致密燒結,燒成溫度也是從低趨高。
● 粗陶:最原始最初級的陶器,一般以易熔粘土制造。也可在粘土中加入熟料或砂與之混合,以減少收縮。陶制品燒成溫度變動很大,要依據材料特性和含量而定。
● 精陶:以粘土、石灰、長石、熟料等為原料。粘土質精陶接近普通陶器;石灰質精陶以石灰石為熔劑,制作與長石質精陶(以長石為熔劑,又稱硬質精陶)相似,而質量不及后者,近年已被后者取代,是陶器中最完美和使用最廣的一種
● 炻器:古籍上稱石胎瓷,坯體致密,已完全燒結,已接近瓷器。但還未玻化,有2%以下的吸水率,坯體不透明,有白色的,而多數允許在燒后呈現顏色,所以對原料純度要求不及瓷器高,原料取給容易。
● 半瓷器:坯料接近于瓷器坯料,燒制后有3~5%吸水率(瓷器吸水率在0.5%以下),所以使用性能不及瓷器,但優于精陶。
● 瓷器:瓷器發展更高階段,坯體已完全燒結、玻化,無滲透性,胎薄處呈半透明,斷面呈貝殼狀,觸之有光滑感。硬質瓷在陶瓷器性能最好,用以制造高級日用器皿、藝術瓷等。
---直播倒計時---
5月16日18:30,王老師帶你玩轉
《窯的N種玩法之樂燒》
人人講 & 淘寶直播 同步播出
長按下圖,報名預約
戳:互聯網的快與陶藝的慢 了解更多
留言+點贊最多前三名,有驚喜福利
景德鎮陶瓷大學呂金泉教授手作茶器 1 套
對話框回復“尋窯記”閱讀往期精彩
編輯︱百陶君 微信號︱gfxc2016
文章來源:http://www.menmacho.com/2020/xingyezixun_0514/979.html 百陶會原創,轉載請保留出處!